云南省與越南山水相連。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政策紅利框架下,云南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為深化滇越經貿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海關統計,1—7月,云南省對越南進出口值達121.81億元,同比增長30.52%,其中出口66.44億元,同比增長20.13%,進口55.37億元,同比增長45.63%。
深化智能監管應用 互利之路越走越快
“報關單尾號24373,申報貨物為鮮葡萄,現已通過機檢,請將運輸工具停至北山國際貨場出口查驗臺配合開展人工查驗。”這是海關實時發布的提示信息。10分鐘后,經過海關關員查驗合格,這批產自大理賓川的葡萄順利出口越南。炎炎夏日,一輛輛滿載云南的蔬菜、鮮花、葡萄,以及越南的火龍果、木薯干、咖啡豆等特產的集裝箱貨車在云南河口口岸開啟了“雙向奔赴”。
“云南有很多東南亞國家沒有的水果品類,遇上夏季,海外訂單就更多了。得益于海關的高效監管和優質服務,這些鮮活農產品通關非常便捷。比如我們出口的葡萄,在果園進行海關屬地查檢、在口岸完成查驗快速通關,從產地運到越南市場只要8個小時。”云南肆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郝敏帆說。
云南與越南在農業資源、市場等方面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近年來雙邊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據統計,1—7月,昆明海關所屬河口海關共監管驗放進出口農產品90.3億元,同比增長1.15倍。
立足于中越邊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河口海關牽頭建立“口岸海關+屬地海關”信息互通、執法互助聯動機制,并在各作業環節設置業務辦理專窗,實施全天候預約通關,疊加應用“中越農副產品綠色通道”,實現貨物“即到即查,無異常即放”,保障農產品安全、高效通關。
河口海關結合口岸物流運行實際和發展規劃,同步推進軟硬件設施設備升級改造,通過優化卡口參數配置、上線新版智慧物流系統、增配集裝箱號識別設備等智能化監管方式,成功推行運抵直通疊加“一卡多貿”創新監管模式,持續深化智慧海關建設成果應用,切實推動“智慧口岸”建設。
助力基建項目合作 共贏之路越走越寬
在文山州麻栗坡佳慶邊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械臂來回輪轉搬運鋼卷等原材料,智能切割設備與金屬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工人們正在加緊裝配一批用于水電站的螺旋焊管,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這批貨物重40.3噸、貨值20.4萬元,將在組裝完成后從天保口岸出口至越南天湖水電站股份公司。電站設備的水輪機部件都是超大件商品,我們擔心在出口過程中可能會影響通關速度而增加物流成本。海關了解到我們的疑慮后,多次上門講解相關政策和通關便利化措施,并指導我們申領東盟原產地證書。”公司負責人張慶介紹。
昆明海關所屬天保海關以“實地+遠程”方式,主動向轄區外貿企業宣講“提前申報”通關流程,推行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自助打印等一系列便捷措施,助力原產地簽證實現“即報、即審、即領”。特別是針對超寬超高的大型電站設備,該關通過采取場外監管、物流監控等方式輔助查驗,“無感通關”模式成效初顯。
1—7月,天保海關共監管驗放出口水輪機部件、螺旋焊管等電站設備價值5025萬元,同比增長71.6%,簽發電站設備類商品原產地證書6份,可獲關稅減讓約24萬元。
服務開放平臺搭建 融合發展越來越廣
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展館里,人頭攢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采購商和觀眾們匯集于此。越南展商武文弟的展位前門庭若市。“這是純手工制作的6件套桌椅,上面雕刻了牡丹花圖案,那個是草花梨木材質的首飾盒……”武文弟熱情地向顧客介紹自己的展品。
近日,第8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在云南昆明成功舉辦,本屆南博會沿用“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主題,是2024年中國同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最為重要的經貿交流活動之一。本屆南博會吸引了8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000多家參展企業參會,其中近一半是境外企業,涵蓋了南亞、東南亞所有國家。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南博會,主辦方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入境通關環節也特別便利。非常高興能把家鄉的特色商品帶到中國來展出,我們的木質工藝品和家具受到喜愛,希望能借力本屆南博會,讓更多國家的朋友領略到越南產品的魅力。”武文弟說。
為保障南博會進境展品順利參展,昆明海關不斷優化監管服務模式,細化展前備案審批、展中監管、展后展品處置等5方面通關指引,圍繞做好服務保障、提供優惠政策、優化通關手續、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監管服務4個方面制定了12條通關便利化措施,確保南博會進出境人員、物資通關安全、順暢、高效。展會期間,昆明海關所屬昆明郵局海關共保障來自印度、泰國、越南等11個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超萬件商品順利通關參展。
展會結束后,昆明郵局海關還廣泛宣傳落實進口展品稅收優惠政策,保障展后留購、免稅手續高效辦結,支持企業展后將展品轉入昆明綜合保稅區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打造“永不落幕的南博會”,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共同書寫互利共贏的新篇章。(熊躍玲、劉劍、邱渝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