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自貿試驗區于2019年8月26日獲國務院批復設立。據青島海關統計,自設立以來截至2023年8月底,山東自貿試驗區累計進出口1.62萬億元,年均增長24.3%。今年前8個月,山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值3095.7億元。
山東自貿試驗區是我國第5批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為119.98平方公里,涵蓋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片區。設立4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深度開展差異化探索,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貿試驗,“貿”字當頭。外貿領域是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主要陣地之一。海關作為進出口貿易的主要監管部門,圍繞促進貿易便利、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積極開展創新探索,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服務山東外貿高質量發展。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和煙臺片區位于青島海關轄區。青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處長趙義介紹,4年來,該關強化內外協同聯動,先后推出近80項監管創新舉措,其中2項監管創新在全國海關復制推廣,9項監管創新在海關總署備案。青島海關34項創新制度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
“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模式是青島海關在自貿試驗區推廣的物流監管模式創新之一。該模式通過整合相關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內陸港與青島港信息相連,貨物通過鐵路到達青島港直接裝船離境,解決了鐵路入港“最后一公里”問題,降低境內綜合運輸成本約20%。
“賦予了內陸港碼頭前沿的功能,出口貨物在內陸海關完成申報查驗放行后,可通過鐵路直達青島港裝船離境,強化了對黃河流域的輻射帶動。”青島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林元說。
這一模式有效發揮了內陸港的物流聚集效應,帶動物流周邊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山東港口集團布局建設內陸港總數已達30個,初步形成覆蓋山東、輻射黃河流域的港站一體化發展格局。
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應有之義。山東地處黃河流域入海口,是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地。2022年,由山東自貿試驗區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聯盟成員包括黃河流域4個自貿試驗區12個片區以及區域省份的15個經濟功能區。
日前,在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西海岸跨境電商產業園倉庫里,工作人員正在為一批進口化妝品、保健品等跨境電商商品辦理調撥手續。在海關辦結手續后,這批商品將調撥至700公里外的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以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
“我們的電商倉庫輻射周邊區域用戶,如果本地倉庫供應不足或者來不及供貨,就需要從其他倉庫調撥庫存。”菜鳥國際青島區負責人關蒙說,公司在黃河流域省份內布置了30多個倉庫,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這些也成為企業經常調入調出的倉庫,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企業快速補貨的需求,降低物流成本。
黃河流域省區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海關總署授權青島海關牽頭黃河流域“11+1”海關關際一體協作機制,助力加快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并進的黃河流域開放新格局。
“我們探索優化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新舉措,針對企業跨區域調撥業務,海關取消監管車輛運輸限制,允許企業普通車輛運輸,優化監管模式,確保精準監管、快速通關。”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口岸監管處監管六科科長王振鵬介紹,目前青島與黃河流域區域開展的跨境電商調撥業務,主要包括化妝品、母嬰用品、保健品等品類,今年以來已調撥40多票,貨值1000多萬元。
山東口岸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口集散地。青島海關聚焦增強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創新開展進口原油“先檢后放”、進口棉花“集成查檢”、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等業務,提升通關便利化,推動自貿試驗區成為海關制度創新的首要陣地和重要平臺。(陳星華、李超、劉晶/文)
山東自貿試驗區是我國第5批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為119.98平方公里,涵蓋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片區。設立4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深度開展差異化探索,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貿試驗,“貿”字當頭。外貿領域是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主要陣地之一。海關作為進出口貿易的主要監管部門,圍繞促進貿易便利、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積極開展創新探索,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服務山東外貿高質量發展。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和煙臺片區位于青島海關轄區。青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處長趙義介紹,4年來,該關強化內外協同聯動,先后推出近80項監管創新舉措,其中2項監管創新在全國海關復制推廣,9項監管創新在海關總署備案。青島海關34項創新制度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
“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模式是青島海關在自貿試驗區推廣的物流監管模式創新之一。該模式通過整合相關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內陸港與青島港信息相連,貨物通過鐵路到達青島港直接裝船離境,解決了鐵路入港“最后一公里”問題,降低境內綜合運輸成本約20%。
“賦予了內陸港碼頭前沿的功能,出口貨物在內陸海關完成申報查驗放行后,可通過鐵路直達青島港裝船離境,強化了對黃河流域的輻射帶動。”青島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林元說。
這一模式有效發揮了內陸港的物流聚集效應,帶動物流周邊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山東港口集團布局建設內陸港總數已達30個,初步形成覆蓋山東、輻射黃河流域的港站一體化發展格局。
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應有之義。山東地處黃河流域入海口,是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地。2022年,由山東自貿試驗區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聯盟成員包括黃河流域4個自貿試驗區12個片區以及區域省份的15個經濟功能區。
日前,在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西海岸跨境電商產業園倉庫里,工作人員正在為一批進口化妝品、保健品等跨境電商商品辦理調撥手續。在海關辦結手續后,這批商品將調撥至700公里外的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以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
“我們的電商倉庫輻射周邊區域用戶,如果本地倉庫供應不足或者來不及供貨,就需要從其他倉庫調撥庫存。”菜鳥國際青島區負責人關蒙說,公司在黃河流域省份內布置了30多個倉庫,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這些也成為企業經常調入調出的倉庫,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企業快速補貨的需求,降低物流成本。
黃河流域省區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海關總署授權青島海關牽頭黃河流域“11+1”海關關際一體協作機制,助力加快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并進的黃河流域開放新格局。
“我們探索優化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新舉措,針對企業跨區域調撥業務,海關取消監管車輛運輸限制,允許企業普通車輛運輸,優化監管模式,確保精準監管、快速通關。”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口岸監管處監管六科科長王振鵬介紹,目前青島與黃河流域區域開展的跨境電商調撥業務,主要包括化妝品、母嬰用品、保健品等品類,今年以來已調撥40多票,貨值1000多萬元。
山東口岸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口集散地。青島海關聚焦增強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創新開展進口原油“先檢后放”、進口棉花“集成查檢”、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等業務,提升通關便利化,推動自貿試驗區成為海關制度創新的首要陣地和重要平臺。(陳星華、李超、劉晶/文)
